10月25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邮电大学获悉,由该校工业物联网团队牵头和深度参与制定的11项物联网领域国家标准,日前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对外发布。其中,由该团队主导制定的《物联网 系统互操作性 第1部分:框架》和《物联网 系统互操作性 第2部分:网络连通性》两项国家标准及其对应的国际标准,已被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荷兰等6个国家直接采标应用。
物联网发展“碎片化” 行业标准亟待完善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感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实现万物互联的网络。简单来说,就是系统给出指令后,设备进行实施。
“目前,物联网处在加速发展期,但‘碎片化’却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物联网国际标准委员会专家、重庆邮电大学教授魏旻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物联网应用快速落地,市面上的物联网也呈“碎片化”发展。就好比一百种手机,有一百种充电接口,而用户则需要买一百种充电线,这也是阻碍“万物互联”的关键因素。
如果能“让网络统一接口”,那么行业整体发展的脚步则会轻快不少。如何“让网络统一接口”?制定标准便是关键举措。
重邮已成为我国物联网行业标准重要策源地
这次牵头制定2项标准和深度参与9项标准,并非重庆邮电大学首次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今年3月,重庆邮电大学曾参与国际标准IEC62872-2的制定。近年来,重庆邮电大学工业物联网团队也成为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重要的策源地。
“本身技术拿得出手,才有机会去制定国际标准。”魏旻介绍,近年来,重庆邮电大学工业物联网团队先后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主题专项等重点重大项目,在工业物联网的异构网络、时间敏感网络、IPv6网络、确定性调度、时间同步、安全等方向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实现多项成果转化和落地应用。成果和标准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逻辑。成果和技术得到国际认可,也为重庆邮电大学争取到牵头制定标准的机会;通过标准,可以形成技术转化和生态。
魏旻介绍,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的物联网系统大规模应用部署,对物联网互操作系统的设计、部署、实施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实现物联网系统的互操作性促进物联网在各行业应用的互操作能力,将进一步支撑我国的网络强国战略实施。